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人风采

王汉军:军装永不褪色

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4-12-05 字体:[ ]

胸佩多枚奖章的退役军人王汉军,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两次主动请战的难忘经历,得到四安中学千余名师生的热烈掌声……这是通州区兴仁镇酒店社区党总支邀请退休劳模、英模和先进走进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动人场面。

1984年1月,20岁的王汉军光荣入伍,被安排在兰州军区某部通信连。架线、接线、修理技术……他勤学苦练,多次在部队举行的技能比武中荣获单项技术第一名的好成绩,入伍不久就被任命为架设五班班长,1985年4月更是光荣入党。

1986年7月,老山前线的那拉战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道路被冲塌、后勤供给送不上去,特别是通信线路几乎瘫痪,导致战场指挥中断。团指挥所下达了命令,要求尽快恢复所有通信。王汉军所在连队除留守值班人员外,全部投入通信线路和设备的抢修中。在铺设跨越盘龙江的线路时,越军炮火封锁了船头大桥及沿河公路,抢修架设工作受阻。为争取时间,王汉军主动请命,渡河抢修。大家将被复线多条并股作为安全引导绳绑在王汉军的腰间,随着他向前游进,一开始还算顺利,就在紧绷的神经稍有放松时,一棵碗口粗的树顺水疾速漂来,径直撞向王汉军。王汉军虽然快速反应,机智地躲过了撞击,然而树杈钩住了他腰间的“引导绳”,把他向江心带去。他只好在激流中奋力挣扎,砍断了“引导绳”,顺水而去,最后终于在离事发地200余米处上了岸,筋疲力尽瘫倒在地。好在部队找到了他进行了紧急抢救,王汉军才渐渐缓了过来。此次,王汉军打破了雨季无人敢游盘龙江的先例,两次横渡盘龙江,架设通信线路4条,不仅得到了团党委的嘉奖令,集团军也授予其“优秀通信兵”的荣誉称号。

王汉军第二次主动请战是到最前线的262营指挥部,负责故障通信线路维护。在阵地80多天的时间里,他多次冒着越军的炮火,不顾生命危险抢修,保证了指挥线路的畅通。1986年12月18日16时,在前线抢修时,王汉军触发了越军埋设的地雷,炸断了左腿,炸倒后翻滚时触发了另一颗地雷,之后挣扎爬行时又触发一颗地雷,连续三次被炸,身负重伤。当战友们赶来时,他还双手紧抱单机。虽然抢救及时,王汉军的生命保住了,然而他永远失去了左腿,右腿同时也受伤残疾,兰州军区第四十七集团军授予王汉军一等功奖章。

1988年1月,王汉军退伍回乡,因身体残疾无法参加工作。但后来一装上假肢,他就开始自学厨艺,自此成为一名乡村厨师,在承接农家宴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是积极请战。当时人群不宜聚集,王汉军第一时间停止了办酒的工作,还主动请求参加抗疫,穿上“红马甲”奔赴四安大桥临时管控卡口,帮助检查来往人员的证件、测量体温、做好详细记录,同时还向大家宣传疫情防控常识。王汉军每次值勤都是身姿挺拔、着装干净整洁,大家都说看不出他是个装了假肢的残疾人。

王汉军说,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后,他比任何人都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他曾经把热血洒在军营,脱下军装虽已多年,但在新的战线上,自己仍要用军人的品格和血性,工作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时时体现一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的先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