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气温依旧异常炎热,初次见到郑甸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曹春晓时,这位从省委省级机关工委来到如皋驻村工作的第一书记戴着头盔、骑着电动车穿梭在乡间小道上。
从省里来到基层一线,曹春晓携手郑甸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小春,两位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社区将来建设的农产品展销中心,位置是在左边还是右边?”从镇上赶回社区,曹春晓喊上杨小春,两个人赶到了社区老街上,实地走访、商讨新项目的规划。皮肤被烈阳晒得通红,汗水从额角滴落,两位书记丝毫没有分神。
乡村要发展,一定要有项目做支撑。正是深刻认识到项目的重要性,两位书记才会争分夺秒,想尽早把项目规划制定到位。“郑甸社区的区位优势非常好,不论是往南通方向,还是如皋市区方向时间都比较短,很适合建个农产品展销中心,将九华当地和如皋各镇(区、街道)的农产品一起向外推介。”曹春晓说,建设农产品展销中心是他在杨小春的陪伴下,多次走访社区党员、群众后,和社区两委共同商讨定下的项目。两人希望,通过实地建设的展销中心结合线上的电商平台,能给当地老百姓开拓一个新的致富道路。
别看现在曹春晓说起郑甸社区的情况和规划如数家珍,早在他刚来的时候,晦涩难懂的方言,就是横在他和社区居民之间的一道鸿沟。“光看书面材料,我能了解到的社区情况是极其有限的。”在曹春晓看来,不倾听居民的心声,不实地看看社区的面貌,是无法做好驻村工作的。
虽然自己听不懂,但好在社区有一个当地土生土长的党总支书记,且与他同为退役军人,两个人的性格都是直爽、能吃苦、愿意做事的性格。“杨书记带着我,从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开始,一家家地走访了解情况,收集了很多群众的想法和意见 ,初步对村内的发展有了规划。”
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曹春晓逐渐能够听懂居民们的对话,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社区内,也再也不用引路人。而随着他对社区越来越熟悉,社区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断头路”改造正在抓紧推进,河道整治拿出了样板,公益小品随处可见,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提上了日程......郑甸社区正迸发出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
而这每一步的变化背后,都是两位书记无数次的思想“碰撞”。“一个人的想法,只代表自己一个片面的方向,我和曹书记的探讨就是思想上‘碰撞’,最终寻求共鸣。”杨小春说,曹春晓从省里过来驻村工作,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看得更加长远,也能为社区带来更多的资源支持,而他作为在基层社区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工作人员,能够将社区发展的难点、堵点与曹春晓深入沟通,两个人一起商讨更符合社区实际的发展道路。
同频共振、敢想敢做的两位书记,都有着军人的韧劲和执行力,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个积极向上争取、一个紧抓工作落实,通过分工协作,将军人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共同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我们的两位书记都很干练、爽朗,有什么事情找到他们,都能够很快解决。”社区居民肖刚炎说,在两位书记和社区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的环境变好了,居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高了,大家都觉得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盼头。
近期,郑甸社区党支部与省乡村振兴局规划项目处党支部和如皋市农业农村局党支部形成了结对共建,未来,这里将在优质资源的帮助下,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多的优质项目,而两位“兵支书”也将不遗余力为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统筹做好规划,然后就像我们在部队时一样,发扬我们敢打敢拼的精神,把问题逐个攻破。”曹春晓说,乡村振兴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他希望,在任期内,能和杨小春一起,带领社区两委把能做的事情都赶在前面,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为社区居民建设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郑甸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