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现在,以新农人的姿态,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建设乡村,美好蓝图即将实现!”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主场活动,“江苏好青年(乡村振兴类)”“优秀宣讲员”海安市品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小亮讲述了自己从军人到“兵支书”的故事。
过去,南通基层社区普遍存在“人少事多、力量不足”等问题。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后,创新打造“军才变通才 戎光耀江海”工程,推出社区岗位定向招录退役士兵制度,一批年纪轻、身体好、素质高的优秀退役军人被选拔充实到基层一线岗位。
2020年12月村(居)换届后,全市共有2080名退役军人当选为村(居)“两委”委员,其中575人当选为党组织书记,全年新招录退役军人“村干”92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好发挥了退役军人先锋模范作用,姜小亮就是其中一个。2017年退伍后,他便扎根基层,在组织的培养下逐步成长,2020年底当选品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党史学习教育开始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把党的关爱送到老兵心中”主题慰问、“党旗飘扬在心中”知识竞赛、“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军旅荣光”作品征集、“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主题演讲比赛、“一朝军旅情,毕生写忠诚”微视频征集展播等“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经验做法被退役军人事务部推广全国。在海门区,合兴村“老兵之家”与“中国叙事联盟”组织合作举办“老兵叙事”活动,每次邀请6到8名老兵及其家属参加,组织村民代表、志愿者、青少年学生等参与旁听。“一个村子讲什么样的故事就有什么样的村风民风。‘老兵叙事’是一座‘连心桥’,16期活动100多名老兵们不仅讲出了好家风,还凝聚了好村风,更促进了好民风,合兴村也捧回了‘江苏省文明村’奖牌。”海门区合兴村党总支书记唐敏自豪地说。
去年12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全市老兵调解员首期培训班,全面提升老兵调解员能力素质,持续放大退役军人在人民调解事业的积极作用,一名老兵调解员入选首期“南通好人榜”。通州区金沙街道安康社区创新推出“网格巡诊+老兵工作室调解”新机制,统筹社区治理力量,注重发挥退役军人特点优势,创造性地将“兵味”融入网格调解体系,产生了“1+1>2”的显著效应,全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5起,探索出一条转变治理方式、促进网格和谐的新路子。退役军人蒋某因母亲赡养问题来到社区求助,社区网格长洪银燕与调解员喻浩在了解情况后,多次到蒋某家中走访调解,最终帮助蒋某缓解了困境。喻浩在处理完蒋某的家务事后感慨万千,“我是一名老兵,是网格里的调解员。邻里居民们都愿意相信我,调解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我不能辜负了群众的信任。”
现役军人贾进家庭突发重大变故,为支持贾进安心服役,街道和村两级服务站建立结对应急帮扶机制;老兵王彤彤患急性白血病,街道服务站开辟绿色通道,筹集善款8000元;老兵范钦武房子年久失修,社区服务站筹集善款1万多元,还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上门修缮;走访慰问、健康义诊、法律咨询……一件件感动人心的凡人善举后面,都有如皋市城北街道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的旗帜飘扬。去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持续推动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伍管理规范化、活动开展常态化、项目运行专业化、阵地建设特色化,3600多支队伍吸纳退役军人志愿者4万多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8万多次,受益群众19.5万多人次,经验做法先后两次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专刊推广全省。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如东)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十支基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入选全省“百支优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全省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