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 > 退役安置

南通海门区:创新“1234”工作法助力待安置期退役军人“换挡提速”

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3-08-29 字体:[ ]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积极探索待安置期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新路径,充分调动退役军人主动性,注入“一个引擎”、打通“两大堵点”、踩准“三处点位”、凝聚“四心合力”,创新实施“1234”工作法,助力待安置期退役军人能力素养“换挡提速”。

注入“一个引擎”,把稳政治“方向盘”。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让退役军人“离队不离党,思想不迷航”。日常运行实体化。举办返乡欢迎仪式暨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制定《临时党支部工作细则》,明确支部职责,选举5名支委会成员,分设3个党小组,以“自我管理、小组讨论、集体决策”的方式,实现待安置期自我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正常化。强化理论学习,创新开展“百日阅读”系列活动,多形式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上专题党课、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参观党性教育基地等活动,增强退役军人党性意识和使命担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瞻仰烈士纪念馆,通过敬献花圈、学习烈士事迹等形式,追忆革命岁月,汲取奋斗力量。

打通“两大堵点”,驶入返乡“快车道”。转业军官、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返乡后,面临着地方情况不了解、就业环境不熟悉等问题。聚焦这些堵点问题,海门区用好谈心谈话、主动服务、技能培训等“组合拳”,增强“敢为”的信心和勇气。一是化解等待安置的焦虑情绪。试点推行军人退役“一件事”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印制《待安置期退役军人服务“一册通”》,解答待安置期间退役军人关心的各类问题。同时,围绕安置政策、安置程序等开展面对面政策解读。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推行“三谈三清”:局长找谈、前辈畅谈、互相交谈,清家庭情况、清专业特长、清转业期望,帮助退役军人平稳度过等待安置的“焦虑期”。二是化解知识壁垒的恐慌情绪。针对退役军人对工作岗位所涉及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不熟悉等情况,举办“2023年转业军官及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岗前培训班”,邀请纪委、编办、国资办等部门讲解政府机构职能、国企人才培养计划、岗位技能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提升“善为”的本领。

踩准“三处点位”,轰出立业“推背感”。通过“能力提升、岗位历练、争先创优”三管齐下,助推待安置期退役军人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一是搭建能力提升的平台。组织实地参观区镇、重点规模企业,了解海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成立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帮扶、乡村发展等活动,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让退役军人尽快适应地方工作节奏。二是搭建岗位历练的舞台。制定《海门区退役军人待安置期岗位锻炼实施方案》,召开跟班学习启动仪式,赴机关单位、区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岗位锻炼,熟悉窗口接待、政策宣传、活动组织等工作内容,体验新环境、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从而尽快满足岗位需求。三是搭建争先创优的擂台。强化“有为才有位”思想,建立师徒结对机制,由局机关转业军官与待安置期退役军人结为师徒,通过传帮带,开展公文写作、“我为海门经济建设献一计”、趣味运动会等比武竞赛活动。设立“兵心讲堂”,由待安置期退役军人担任主讲人,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政策宣讲、实习体会等主题,培养能说会写的能力。

凝聚“四心合力”,跑出成长“加速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充分激发待安置期退役军人“一颗红心永向党”的正能量。一是教育“润心”,底子更红了。上好廉政课,重温《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树立廉洁意识。开展“退役军人走进录播间”活动,组织待安置期退役军人录制《海门第一个中共支部——三条桥支部》、《斜桥伏击战》等革命故事,让红色声音传遍大街小巷。二是关爱“暖心”,感情更深了。为待安置期退役军人缴纳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开通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绿色通道,解决了2名家属就业问题、1名子女入学问题。组织与家人一同观看红色电影,拉进亲情,营造拥军优属氛围。三是榜样“塑心”,责任更重了。在公众号开辟“新时代退役军人奋斗榜样专栏”,每周一期由待安置期退役军人讲述军旅往事和成长历程。组织军休干部、往年转业军官和士官面对面座谈,增强向榜样看齐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四是赋能“聚心”,斗志更强了。坚持“人岗相适、程序规范、公平公正”的安置原则,结合转业军官、士官的专业特长,与组织、编办、人社、国资等部门充分沟通,采取有力倾斜措施,高质量编制安置岗位计划,转业军官安置计划比达到1:1.6。注重发现优秀人才,三年来有7名转业军官以“直通车”方式进入政府办、人大办和纪委等部门工作。同时,放大积分选岗“透明度”,召开选岗前岗位说明会,实地走访“零距离”接触工作环境、了解薪资待遇,提升退役军人干事的热情和成事的底气。